由于生產企業的規模和技術水平相差很大,在鋁渣處理方法和金屬回收率上也有很大差異。從最原始的處理方法到不斷開發的現代化技術都有應用。其基本原則都是盡可能使熔渣快速冷卻并得到防氧化保護,以減小熔渣中的金屬損失,達到最大回收量。熔渣的處理大致分為兩個階段,即爐外處理和再生加工。前者一般在鑄造企業進行,后者由再生鋁加工企業進行。目前最新的技術是將鋁渣處理和再生加工一起進行。過去廣泛所采取的最簡單的方法是將扒出的爐渣,在鑄造場地周邊的地面上攤開冷卻,這樣處理,鋁渣往往在冷卻中繼續燃燒,損失的金屬量非常大,而且高溫和灰塵造成周圍環境惡劣,是一種落后的處理方法。還有通過碾壓的方法來處理鋁渣,使鋁液與熔渣分離。在冷卻器中冷卻鋁渣,有時仍需要幾個小時,金屬損失也很大。比較好的辦法是采用惰性氣體保護的方法,例如,用氬氣等惰性氣體隔離熔渣與空氣,可大大減少金屬的繼續氧化,但是需要專門的密封罩。用這些方法處理鋁渣時,都要人工將大堆的鋁渣打碎,勞動強度較大。
20世紀80年代,在西方國家比較流行的方法是采用旋轉冷卻器來對鋁渣進行冷卻處理。該方法是將鋁渣置于滾桶中,用水進行間接的冷卻。同時在滾筒的滾動過程中也將鋁渣打碎分散了。這種方法仍產生較大的灰塵,灰塵中還含有大量的金屬。這種技術需耗費較大的設備運行維護費用。可以看到,采用惰性氣體保護法和旋轉冷卻法可以從冷卻的渣中獲得較大的金屬回收量,擠壓法可直接擠出較多的金屬,而傳統的隨地攤開冷卻熔渣的處理方法,從冷卻的渣中能夠獲得的金屬回收量最少。
回收鋁可以有兩種操作:一種屬于干法,即利用廢鋁破碎機將鋁渣反復碾壓,并通過振動使金屬鋁與雜質脫離。金屬有較好的延展性,在碾壓過程中不會被粉碎,而硬脆的氧化物和其他的非金屬雜質則容易被粉碎,然后可被篩除;另一種屬于濕法,就是用水沖洗鋁渣,使可溶性鹽類,如KCl和NaCl等溶解于水中之后除去,殘渣再經干燥、篩分、磁選后加以利用。鋁渣還可以采用濕法碾碎,用來處理黑色鋁渣和含鹽化合物,得到鋁金屬富集產品、鹽水和氧化物等副產品。從鋁渣中回收的金屬可以再生重熔,也可以將分離出的含鋁材料送到鋼鐵企業用作脫氧劑,或在其他一些領域得到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