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中蘊藏著豐富的可回收利用資源,而且還可以產生良好的經濟效益。我國城市垃圾在總量大幅度增長的同時,結構上也發生了很大變化:生活垃圾中的無機物含量持續下降,有機物比重不斷增加, 可燃物增多,可利用價值增大。據統計,目前生活垃圾中約70%為廚余垃圾(包括果皮等有機垃圾), 20%為廢紙、塑料類,約4%為玻璃, 剩余的為金屬、布類等,其中的大部分物質的在被生活垃圾撕碎機處理后,都具有被資源化利用的可能,如果對它們加以合理開發利用, 就能變廢為寶。
利用垃圾制取的產品,其能源消耗要低于用初始原料加工的產品, 有的甚至低好幾倍,而且還減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比如,垃圾中的廢紙是可再生原料,社會對紙張和紙板需求量的迅速增長正導致森林的衰竭,而100萬噸廢紙相當于 600平方千米以上的森林資源,如果將1噸廢紙轉化為紙張、紙板產品, 可節省電能225千瓦時。 而科學利用生活垃圾中的廢棄食物,不僅可減少它們對環境的污染,還可獲得補充飼料來源,提高農業效益。比如用100萬噸廢棄食物加工飼料,可節省出36萬噸飼料用谷物,生產4.5萬噸以上 的豬肉。因此可以說,垃圾就是一大資源。據測算,若采用廢塑料煉油技術將我國1/3的廢塑料轉化為油,便可為我國增加200萬噸的純燃料油,獲利可達56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