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是人們日常再熟悉不過的了,人們立刻會想到的是日常生活中的瓜果皮核、菜葉、廢棄塑料、一次性餐盒、易拉罐、廢棄紙張等,走過垃圾房有些人掩鼻而過,看到的是一堆廢物,但有些人卻使用生活垃圾撕碎機對它們進行處理,看到了有用的資源。人們在生產生活過程中不可能對原料進行很好的利用,在其過程中必然會產生一定量的廢物。在自然資源的開采和人類對產品的消費過程中,也會產生各種廢物,垃圾的產生似乎是不可避免的。從原始人類開始,人類的祖先為了應對變化無窮的大自然,學會了制造和使用工具,在北京周口店的北京猿人山洞里,發現了猿人燒火留下的灰燼,還有獵食動物后剩余的骨頭,這些現今的考古物品對當時的北京猿人來說都是垃圾。
從二百多萬年前制造的石器時敲落的廢片,到現在垃圾箱內的各類廢物、太空中的人類垃圾,垃圾見證了人類文明的發展史,也從“天然”到“人工”一路轉變,與自然越來越難以融合。因此可以說,垃圾是伴隨著人類活動而產生的,垃圾量與種類隨人類社會的發展而變化。城市的迅速擴張、膨脹帶來的是垃圾產生量的爆炸性增加,堆積如山的垃圾已經成為各國城市發展中較難處理的社會問題之一。隨著城市化程度的提高,現代商品經濟帶來的各種琳瑯滿目的商品,其結果就是導致數量龐大的垃圾也隨之流入到環境中,人類有史以來沒有像今天這樣面對垃圾的困擾,使用垃圾撕碎機就很有必要。僅北京日產垃圾約2萬噸以上,若按每輛卡車7m長、5t載的質量計算,裝載這些垃圾的卡車將能包圍紫禁城大半圈,垃圾已成為名副其實的“護城河”。凱蒂·凱利在她的《垃圾》(1973年)一書中也談到,美國每年都市固體廢棄物量需用500萬輛卡車來裝運,把這些垃圾“頭尾相接”,可以繞地球兩圈。